從最早最知名的作品「臺北市立北投圖書館」,依據基地原有植披地貌,建築量體設計因樹木生長區域而退縮。宛如一個太極概念,樹木退建築就進,樹木進建築就退。「國際花卉博覽會新生三館」,從興建前後的空拍對照圖可以看出,我們是先勘察了樹木生長狀況、種類,劃出至少要保留的樹木區域,才著手進行建築設計。「明倫社會住宅」是由被廢校的國小改建,老校園本身就是個充滿大樹的場域,被留存在本基地中的樹木有超過100棵。保護樹木最大的好處,體現在當建案一完成,基地就已經擁有足以讓人舒適生存的自然環境,不像許多砍掉重練的空間,每一棵樹都要重新培育、等待長大。